65三法印,三解脱门
离开海岸,佛陀前往巴连弗城和毗舍离,然后再朝着他的故乡前进。刚进入释迦国的
三摩伽摩城,他便获悉耆那教派的教主若提子去世的消息,并知道他的教团已分裂成水火
不容的两派。双方除了彼此力斥对方误解教理之外,更各自拉拢信众的支持以增加势力。
他们的信徒因而感到非常困扰,无所适从。
舍利弗的侍从学僧周那,将这个情形详细报告阿难陀尊者。他对这次耆那教的纠纷十
分清楚,因为他曾在若提子曾经布教的波婆城地区居住过一段时间。阿难陀也转告这个情
形给佛陀知道,并说:“世尊,我真不愿见到僧团在你入灭之后也四分五裂。”
佛陀拍拍阿难陀的肩膀,说道:“阿难陀,现在有比丘时常就教理的问题争辩吗?他
们对四念处、四正勤、五蕴、七正觉因和八正道等教理,有分歧的意见吗?”
“没有,我从没有见过比丘在教理上争执。但这可能是因为你仍健在,我们都依皈你
的福德。我们因为听从你的教诲,才可以和平相处。但你走了之后,我们便可能在戒律、
僧团的体制甚或弘法的方式上,都会开始有不同的意见了。这些分歧一旦演变为冲突时,
很多同修信众对大道的信心便会动摇。”
佛陀安慰他:“阿难陀,你不用担心。如果僧团内对四念处、四正勤、五蕴、七正觉
因和八正道等教理有所争论,这才是真正要担心的事。否则,如戒行、僧团体制和弘法方
式等枝节问题上的分歧,是不值得去忧虑的。”
虽经佛陀再三安抚,阿难陀的忧心仍未能止息。最近便有消息传来,曾一度是佛陀侍
者的苏纳卡特尊者,因为对僧团不满,已经在毗舍离离弃了僧团。他现正举办讲座演说,
旨在非议佛陀和僧团。他扬言沙门乔达摩只不过是个普通的人,没有特别深远的见地。他
说乔达摩只教导个人的解脱,对社会漠不关心。苏纳卡特正传播着混沌扰乱的种子。舍利
弗尊者也知道这个情况,并且与阿难陀分忧。
阿难陀又知道王舍城的僧团也酝酿着不满。在提婆达多尊者的领导下,几个比丘正密
谋组织一个新的僧团,脱离佛陀的领导。好几个能干的比丘都与提婆达多勾结,他们包括
瞿迦梨、迦留罗提舍、骞荼达婆和三闻达多等尊者。提婆达多是佛陀最有才干的大弟子之
一,舍利弗尊者时常在人前赞美他,又待他如知己。对于提婆达多近来对佛陀变得异常嫉
妒,阿难陀也感到大惑不解。他知道暂时还未有人向佛陀透露这些事情,他恐怕在不久的
将来,便要亲自告诉佛陀这些坏消息。
翌年,佛陀回到舍卫城结夏安居,他住在祇园精舍,而佛陀就是在这里宣说《法印
经》的。
“我今天要为你们讲说妙理,请你们都把心里的杂念清除,以能平和安稳地听讲、纳
受和理解。
“比丘们,一些法理的特征,可以成为正法的印志。我所教的法理,有三法印,它们
就是空、无相和无愿无求。此三特点也就是导致解脱的三门通道,因此,三法印又可称为
三解脱门。
“比丘们,第一法印是‘空’。‘空’并不是‘不存在’的意思,它是指没有东西可
以独立存在的意思。‘空’是指空无独立的自性个体。你们都知道,‘存在’和‘非存
在’的两种信念都是有偏差的。一切法因缘而生。此是因为彼是,此非因为彼非;此生因
为彼生,此灭因为彼灭。因此,‘空’的性体就是互依。
“比丘们,观察万法的互依性,便能体会一切法都存在于彼此之内,以及一法之中含
藏万法之理。脱离一法,便了无他法。观照十八界的六根、六尘和六识,观想五蕴的色、
受、想、行、识,你们会发觉没有一法一蕴是可以独立而存的,它们全都互相依赖以能存
在。当你们见到一切法的空性时,你们便不会再追逐或逃避任何的法。你们这时便超越了
对一切法的执著、分别和偏见。观照空性,就如开启了自由的第一扇门,‘空’是第一解
脱门。
“比丘们,第二法印是‘无相’。‘无相’就是要超越思想意识的分别。当人们不能
体悟万法的互依互缘和空性,他们便误认世法是个别独立存在的现象。他们以为此与彼各
不相关,独立而存。这样观看世法,就如同用分别心之利剑,把实相斩成零散的碎片。这
样做,便无法看得到实相的真面目了。比丘们,一切法都是因缘而生,互依互存。彼有此
在,此存彼中,一法蕴藏一切法,这就是相间存在与相间切入的意思了。此中有彼,彼中
有此;此即是彼,彼即是此。如果你们这般观想,便会发觉平常一般的领会是充满错误的
了。思想意识的眼睛,不能如慧眼般看得清晰准确。思想意识之眼会误当绳索为毒蛇。有
慧眼的明亮,绳索的真相显露无遗,而蛇的影像便顿然消失。
“比丘们,所有心智的概念,如存在、不存在、生、死、一、多、起、灭、来、去、
垢、净、增、减等,都只是思想上的分别心所形成的。从无为的绝对角度而言,实相的真
相是不能只限于这些概念范畴之内的,因此,一切法都是无相的。你们要这样观想,来破
除所有有关存在、不存在、生、死、一、多、起、灭、来、去、垢、净、增和减等念头。
这样,你们才能获得解脱,‘无相’就是第二解脱门。
“比丘们,第三法印是‘无愿无求’。‘无愿无求’的意思,是不去追逐任何的事
物。为什么?一般人通常会尽量逃避一法,而又去追逐另一法。许多人都想逃离贫困,追
逐富贵。修道者则会抗拒生死,以能获得解脱。但既然一切法都是相间存在着,相互而
通,那我们又怎可能舍此逐彼?生死之内有涅槃,涅槃之内有生死,生死与涅槃不是个别
的实体。如果你们排斥生死以逐涅槃,你们便没有掌握到万法互依互缘之性体了,你们便
还未有掌握到一切法的‘无相’与‘空’性。观想‘无愿无求’才能彻底消除所有的追逐
和逃避。
“解脱和觉悟不是存在于你们本身之外。我们只需要张开眼睛,便可以看到我们本身
就是解脱与觉悟。一切法和一切众生,都潜藏着圆满觉悟之性。不要向外寻找。如果你们
用觉察之光去照亮自己,你们便会立刻体证觉悟。比丘们,世间的一切,包括涅槃与解
脱,都是离不开你的心意识而成立的。别再往别处寻找了。心意识所产生的物象,是离不
开心想意识而存的。不要再追逐任何的法,包括婆罗门、涅槃和解脱。这就是‘无愿无
求’的意思。你们自己,就是你们要找的东西。‘无愿无求’这妙门,可以带领你们达到
自由,这就是第三解脱门。
“比丘们,这就是法印和三解脱门之教理。三解脱门是至高无上的妙法,你们应全心
全力去依法修行。你们如果依教奉行,必定能够证得解脱。”
佛陀讲经完毕,舍利弗尊者站立起来,向佛陀鞠躬顶礼。其他的比丘也跟着鞠躬,以
表示对佛陀的谢意。舍利弗尊者向大家宣布,将会在翌日举行一个专研会来研究佛陀这天
的经教。他告诉僧众这经的深广奥义,又嘱他们要全力把它钻研、理解和实行。缚悉底尊
者知道这经与佛陀前一年说的《观空经》关系密切,他也看到佛陀如何引导他的门徒从浅
易进展至深奥的教理。缚悉底望向大弟子摩诃迦叶、舍利弗、补纳和目犍连等欢欣的脸
上。缚悉底记得一年前佛陀讲毕《观空经》时,他们也跟着舍利弗尊者向佛陀鞠躬的情
形,他体会到师徒之间的密切关系是何等重要。
第二天午后,夜墨卢和谛殊罗两位尊者到佛陀的房子来。他俩是婆罗门种姓的兄弟,
以精通语言学和古典文学闻名于世。他们诵经时,声线清若银铃、壮如铜鼓。向佛陀鞠躬
作礼之后,佛陀请他们坐下。
夜墨卢尊者说道:“世尊,我们想与你商讨有关弘法的言语问题。世尊,你通常都以
摩揭陀开示,而摩揭陀却不是多数比丘的母语,更何况很多地区的居民都不懂摩揭陀。因
此,比丘们便要把教理翻译成地道的方言。我们在受戒为比丘之前,曾有幸研读过许多不
同的方言俚语。我们发觉到你高深教理的奥义,都受到很多种土语的限制而未能清楚表
达。我们希望获得你的同意,把你所有的教理都用古文吠陀语写成。这样一来,比丘们便
可以一致用一种言语说教,而同时又可避免了翻译的错漏。”
佛陀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道:“你们的建议,是不会有益处的。正法是活的法,用
来传播正法的语言,应该是人们日常应用的。我不想教理用一种只有学者才明白的言语来
传播。夜墨卢和谛殊罗,我希望我所有的出家和在家弟子,都能以他们的母语修习正法。
这样,正法才可以保持它的重要性和通达性。正法是要可以用于现世的,更要与地区性的
文化融汇。”
明白了佛陀的意愿,夜墨卢和谛殊罗尊者便向佛陀鞠躬请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