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
桂枝二越婢一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伤寒论]
|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
麻黄6g 桂枝4.5g 白芍4.5g 甘草3g 石膏15g 生姜3片红枣5枚
|
|
24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伤寒论]
|
|
麻黄3g 杏仁6g 炙甘草3g 石膏30g
|
病机:风热或风寒化热,邪热迫肺,肺气壅遏. 脉症:发热,口渴,咳嗽,气喘,脉浮数或洪大滑数. 治法:疏表宣肺,平喘散热. 处方:麻黄3g 杏仁6g 炙甘草3g 石膏30g 应用:本方是治疗肺系热证的辛凉重剂,常用于支气管哮喘,肺炎,麻疹合并肺炎,百日咳,咽喉炎,慢性鼻炎 ,荨麻疹等.此外,有人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用本方治疗痔疮取得疗效. |
25 |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伤寒论]
|
|
麻黄2g 连翘9g 杏仁6g 赤小豆30g 大枣4枚 生梓白皮6g(可用桑白皮代之) 生姜6g 炙甘草6g
|
病机:寒邪外束,湿热内蕴,表实发黄. 脉症:发热,恶寒,无汗,心烦,身目俱黄,脉浮弦或浮数,弦数. 治法:解表散邪,清利湿热. 处方:麻黄2g 连翘9g 杏仁6g 赤小豆30g 大枣4枚 生梓白皮6g(可用桑白皮代之) 生姜6g 炙甘草6g 应用:本方用于湿热发黄兼表实证者.于临床凡内有湿热外有表证,皆可化裁应用,如疮毒内攻,肝炎初起, 急性肾炎,荨麻疹等. |
26 |
麻黄附子细辛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伤寒论]
|
|
麻黄3g 细辛3g 炮附子4.5g
|
病机:素体阳虚,外感寒邪,太阳少阴两感. 脉症:恶寒发热,寒多热少,头痛身疼,脉沉或沉细. 治法:扶阳解表. 处方:麻黄3g 细辛3g 炮附子4.5g 应用:本方又治风冷头痛,寒痰. |
27 |
麻黄附子甘草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伤寒论]
|
|
麻黄3g 炙甘草3g 炮附子4.5g
|
病机:素体阳虚,复感外邪. 脉症:恶寒微热,身痛无汗,四肢不温,脉沉或沉细. 治法:温经解表,表里兼顾. 处方:麻黄3g 炙甘草3g 炮附子4.5g 应用:用于皮水,身体面目肿而兼阳气不足者.本方与麻黄附子细辛汤主治相似但较之为轻. |
28 |
麻黄升麻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伤寒论]
|
|
麻黄 升麻 当归 知母 黄芩 玉竹 芍药 天门冬 桂枝 茯苓 炙甘草 石膏 白术 干姜
|
病机:表邪内郁,气机不伸,表里混淆,上热下寒,阴阳不和. 脉症:咽喉不利,唾脓血,手足厥逆,泄利不止,寸脉沉迟,下部脉不至. 治法:解表和里,清上温下. 处方:麻黄 升麻 当归 知母 黄芩 玉竹 芍药 天门冬 桂枝 茯苓 炙甘草 石膏 白术 干姜 应用:前人多疑此非仲景方,姑且从之. |
29 |
葛根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伤寒论]
|
|
葛根9g 麻黄4.5g 桂枝4.5g 生姜6g 炙甘草3g 大枣4枚 芍药6g
|
病机:太阳表实证,津液不能上润,筋脉失养. 脉症:发热,恶寒,无汗,项背强几几,脉浮紧. 治法:解表发汗,升津舒筋. 处方:葛根9g 麻黄4.5g 桂枝4.5g 生姜6g 炙甘草3g 大枣4枚 芍药6g 应用:本方用于伤寒表实而以项背强急为特点之证候,也可用于痢疾,麻疹初期,胃肠型感冒,肩背痛等. |
30 |
葛根加半夏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伤寒论]
|
|
葛根9g 麻黄4.5g 炙甘草3g 芍药6g 桂枝4.5g 大枣4枚 半夏9g 生姜6g
|
葛根加半夏汤方 于葛根汤方内,加入半夏半升,余依葛根汤法。
病机:寒邪外盛,里气不和而上逆. 脉症:发热恶寒,呕吐,脉浮大而数. 治法:解表发汗,降逆止呕. 处方:葛根9g 麻黄4.5g 炙甘草3g 芍药6g 桂枝4.5g 大枣4枚 半夏9g 生姜6g 应用:葛根汤证兼见呕吐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