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
桂枝二越婢一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伤寒论]
|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
麻黄6g 桂枝4.5g 白芍4.5g 甘草3g 石膏15g 生姜3片红枣5枚
|
|
24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伤寒论]
|
|
麻黄3g 杏仁6g 炙甘草3g 石膏30g
|
病机:风热或风寒化热,邪热迫肺,肺气壅遏. 脉症:发热,口渴,咳嗽,气喘,脉浮数或洪大滑数. 治法:疏表宣肺,平喘散热. 处方:麻黄3g 杏仁6g 炙甘草3g 石膏30g 应用:本方是治疗肺系热证的辛凉重剂,常用于支气管哮喘,肺炎,麻疹合并肺炎,百日咳,咽喉炎,慢性鼻炎 ,荨麻疹等.此外,有人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用本方治疗痔疮取得疗效. |
28 |
麻黄升麻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伤寒论]
|
|
麻黄 升麻 当归 知母 黄芩 玉竹 芍药 天门冬 桂枝 茯苓 炙甘草 石膏 白术 干姜
|
病机:表邪内郁,气机不伸,表里混淆,上热下寒,阴阳不和. 脉症:咽喉不利,唾脓血,手足厥逆,泄利不止,寸脉沉迟,下部脉不至. 治法:解表和里,清上温下. 处方:麻黄 升麻 当归 知母 黄芩 玉竹 芍药 天门冬 桂枝 茯苓 炙甘草 石膏 白术 干姜 应用:前人多疑此非仲景方,姑且从之. |
59 |
白虎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伤寒论]
|
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
|
今方:石膏48克、知母18克、炙甘草6克、粳米21.6克 古方:石膏240克、知母90克、炙甘草30克、粳米108克
|
白虎汤方 知母六两(味苦寒) 石膏一斤(碎,味甘寒)甘草二两(甘温) 粳米六合(味甘平)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之。
知母六两(味苦寒) 石膏一斤(碎,味甘寒)甘草二两(甘温) 粳米六合(味甘平)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之。
59.汤证:白虎汤(176,219,350) 病机:伤寒,邪及阳明,从热而化;或温病邪在气分之证. 脉症:壮热,汗出,不恶寒,但发热,烦躁不安,渴欲饮冷或身热手足厥冷(热厥),脉洪大或滑数. 治法:清热,生津,除烦. 处方:石膏30g 知母9g 炙甘草6g 粳米30g 应用:还可用于时气瘟疫杂病,中暑,或胃热发斑而见阳明经证者.
|
60 |
白虎加人参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伤寒论]
|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
今方:石膏48克、知母18克、炙甘草6克、粳米21.6克、人参9克 古方:石膏240克、知母90克、炙甘草30克,粳米108克、人参45克
|
白虎加人参汤方 于白虎汤方内,加人参三两,余依白虎汤法。
|
61 |
竹叶石膏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金匮要略]
|
|
竹叶9g 石膏15g 半夏9g 麦门冬9g 党参9g 炙甘草6g 粳米30g
|
烦,气短,口干喜饮,气逆欲吐,呛咳,舌干少津,脉虚数,或脉大而数. 治法: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处方:竹叶9g 石膏15g 半夏9g 麦门冬9g 党参9g 炙甘草6g 粳米30g 应用:用于热病瘥后,余热未清,气阴未复之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