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伤寒论]
|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
今方:桂枝9克、芍药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3枚 、茯苓9克、白术9克 古方:桂枝45克、芍药45克、炙甘草30克、生姜45克、大枣12枚、茯苓45克、白术45克
|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去桂枝,加茯苓、白术各三两,余依前法,煎服。小便利,则愈。
|
13 |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金匮要略]
|
|
今方:桂枝9克、芍药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3枚 古方:桂枝45克、芍药45克、炙甘草30克、生姜45克、大枣12枚 炮附子9g 白术9g 生姜6g 炙甘草4.5g 大枣4枚
|
病机:风湿相搏,湿在肉腠. 脉症:身体痛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大便硬,小便自利,脉沉细而涩. 治法:健脾祛寒逐湿. 处方:炮附子9g 白术9g 生姜6g 炙甘草4.5g 大枣4枚 应用:本方较桂枝附子汤化湿力强,故对于湿邪偏重者为宜. |
28 |
麻黄升麻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伤寒论]
|
|
麻黄 升麻 当归 知母 黄芩 玉竹 芍药 天门冬 桂枝 茯苓 炙甘草 石膏 白术 干姜
|
病机:表邪内郁,气机不伸,表里混淆,上热下寒,阴阳不和. 脉症:咽喉不利,唾脓血,手足厥逆,泄利不止,寸脉沉迟,下部脉不至. 治法:解表和里,清上温下. 处方:麻黄 升麻 当归 知母 黄芩 玉竹 芍药 天门冬 桂枝 茯苓 炙甘草 石膏 白术 干姜 应用:前人多疑此非仲景方,姑且从之. |
72 |
理中丸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金匮要略]
|
|
参9g 干姜4.5g 白术9g 炙甘草4.5g
|
病机:脾胃虚寒,中气失守. 脉症:腹胀满,食不下,时腹自痛,呕吐,下利清稀,舌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中祛寒,健脾益气. 处方:党参9g 干姜4.5g 白术9g 炙甘草4.5g 应用:本方用于脾阳不运的吐利腹痛,若脉微肢厥加炮附子,为附子理中丸;有表证,加桂枝为桂枝人参汤. |
73 |
桂枝人参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伤寒论]
|
|
桂枝9g 炙甘草9g 白术9g 党参9g 干姜9g
|
病机:素体脾阳不足,复感外邪,表里同病,可由误下所致. 脉症:表证未解,利下不止,心下痞硬,或见手指不温,时时恶寒,脉沉微. 治法:温阳解表. 处方:桂枝9g 炙甘草9g 白术9g 党参9g 干姜9g 应用:本方为理中汤加入桂枝而成. |
86 |
真武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伤寒论]
|
|
炮附子6g 茯苓9g 芍药9g 白术9g 生姜9g
|
病机:肾阳衰微,水气内停. 脉症:身热,自汗,心下悸,头晕,身困动,四肢沉重,摇摇欲倒,小便不利或清长自利,浮肿下利,脉沉细或弦 细. 治法:温阳利水. 处方:炮附子6g 茯苓9g 芍药9g 白术9g 生姜9g 应用:本方广泛用于阳虚水泛之证,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心衰,慢性胃肠炎,耳源性眩晕,风 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
87 |
附子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伤寒论]
|
|
炮附子9g 茯苓9g 党参6g 白术12g 芍药6g
|
病机:阳虚阴盛,水寒浸渍筋脉骨节之间. 脉症:身体骨节疼痛,无热恶寒,手足逆冷,口中和,可见心下痞,动悸浮肿,小便不利,脉沉. 治法:扶正达邪,温阳散寒,逐湿宣痹止痛. 处方:炮附子9g 茯苓9g 党参6g 白术12g 芍药6g 应用:本方证为真武汤倍术,附,加人参去生姜而成,两方均能治阳虚水肿和风湿疼痛,但本方力宏于真武汤 ,扶正达邪,长于治风寒湿痹,骨节身体疼痛. |
88 |
甘草附子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伤寒论]
|
|
炙甘草9g 炮附子9g 白术6g 桂枝9g
|
病机:风寒湿留着关节,凝滞不解,表里阳气皆虚. 脉症:骨节烦痛,掣痛不能屈伸,痛处拒按,汗出恶风,短气,小便不利,或身微肿,苔白,脉沉细或弦细无力. 治法:疏风,祛湿,止痛. 处方:炙甘草9g 炮附子9g 白术6g 桂枝9g 应用:本方治痛风,风湿疼痛,及寒湿脚气有效. |
91 |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伤寒论]
|
|
茯苓12g 桂枝6g 白术9g 炙甘草3g
|
病机:中焦阳虚,脾失健运,气不化水,聚湿成饮. 脉症:心下逆满或胸胁支满,气上冲胸,头目眩晕,短气,心悸,咳喘,呕吐清水痰涎,脉沉紧或沉滑. 治法:温中降逆,化饮利水,平冲定悸. 处方:茯苓12g 桂枝6g 白术9g 炙甘草3g 应用:本方擅治脾胃虚弱,饮停中焦,呕吐涎沫,以及眼科诸疾. |
94 |
五苓散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伤寒论]
|
主证是小便不利而且口渴,
|
猪苓(去皮) 茯苓 白术各9g,泽泻15g,桂枝(去皮)6g
|
右五味,为末,以白饮和合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五苓散」证的消渴还算不严重,如果口很渴,并没有小便不利,皮肤上并没有肿,「五苓散」就去不掉了,大部份是白虎汤或承气汤,「五苓散」没那么强。 五苓散在过去是出门在外随身携带的药,用来预防疫病,也就是瘟疫;如果遇到病人有表证,但是又不能用发汗来解的时候,病人已经胃中干、烦躁不得眠了,这种不能发汗的情况,就要想到五苓散,把病毒从小便排出。五苓散的主证是小便不利而且口渴。
94.汤证:五苓散(71) 病机:水饮停蓄,膀胱气化不行,水湿不能下输,津液不能上布. 脉症:发热头痛,烦渴或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小便不利,脉浮或浮数. 治法:健脾渗湿,化气利水. 处方:猪苓9g 泽泻15g 白术9g 茯苓9g 桂枝6g 应用:可用于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尿潴留,泌尿系感染,脑积水,湿疹,头痛,眩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