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柴胡桂枝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伤寒论]
|
|
今方:桂枝9克、黄芩5克、 人参5、炙甘草3克、生半夏7、芍药5、柴胡12克、生姜5克、大枣2枚 古方:桂枝23克、黄芩23克、 人参23、炙甘草15克、生半夏33克、芍药23克、柴胡60克、生姜23克、大枣6枚
|
柴胡桂枝汤方 桂枝(去皮) 黄芩 人参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掰)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
|
1 |
桂枝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伤寒论]
|
有汗 恶风 解肌 发汗
|
今方:桂枝9克、芍药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3枚 古方:桂枝45克、芍药45克、炙甘草30克、生姜45克、大枣12枚
|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 芍药三两(味苦酸,微寒)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生姜三两(切,味辛温) 大枣十二枚(掰,味甘温) 右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役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
2 |
桂枝加葛根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伤寒论]
|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者,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
今方:桂枝9克、芍药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葛根12克 古方: 桂枝45克、芍药45克、生姜45克、炙甘草30克、大枣12枚、葛根60克
|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掰) 桂枝二两(去皮) 麻黄三两(去节)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 |
3 |
桂枝加附子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伤寒论]
|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
今方:桂枝9克、芍药9克、炙甘草9克、生姜9克、大枣3枚、炮附子10克 古方:桂枝45克、芍药45克、炙甘草30克、生姜45克、大枣12枚、炮附子20克、
|
桂枝加附子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余依前法。术附汤方,附于此方内,去桂枝,加白术四两,依前法。 |
6 |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伤寒论]
|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
今方:桂枝9克、芍药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3枚 、茯苓9克、白术9克 古方:桂枝45克、芍药45克、炙甘草30克、生姜45克、大枣12枚、茯苓45克、白术45克
|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去桂枝,加茯苓、白术各三两,余依前法,煎服。小便利,则愈。
|
7 |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伤寒论]
|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
今方:桂枝9克、芍药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3枚、炙厚朴6克、杏仁4克 古方:桂枝45克、芍药45克、炙甘草30克、生姜45克、大枣12枚、炙厚朴30克、杏仁20克
|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加厚朴二两,杏仁五十个,去皮尖,余依前法。 |
9 |
小建中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伤寒论]
|
里虚腹中痛或心中悸而烦,可见虚怯少气,神疲乏力,脉弦而涩,或浮大按之空虚.
|
今方:桂枝9克、芍药8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3枚、胶饴30克 古方:桂枝45克、芍药45克、炙甘草30克、生姜45克、大枣12枚、胶饴180克
|
9.汤证:小建中汤(102) 病机:素体阳虚,寒邪乘虚而入,复伤脾阳. 脉症:里虚腹中痛或心中悸而烦,可见虚怯少气,神疲乏力,脉弦而涩,或浮大按之空虚. 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处方:桂枝6g 炙甘草4.5g 大枣6枚 芍药15g 生姜9g 胶饴30g 应用:1.虚寒腹痛,按之软,重按久按则痛减,得温熨亦减,脉弦涩. 2.产后腹中绞痛,虚羸不足,可用本方加当归6g. 3.本方有补养强壮作用. |
13 |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金匮要略]
|
|
今方:桂枝9克、芍药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3枚 古方:桂枝45克、芍药45克、炙甘草30克、生姜45克、大枣12枚 炮附子9g 白术9g 生姜6g 炙甘草4.5g 大枣4枚
|
病机:风湿相搏,湿在肉腠. 脉症:身体痛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大便硬,小便自利,脉沉细而涩. 治法:健脾祛寒逐湿. 处方:炮附子9g 白术9g 生姜6g 炙甘草4.5g 大枣4枚 应用:本方较桂枝附子汤化湿力强,故对于湿邪偏重者为宜. |
14 |
桂枝加芍药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伤寒论]
|
发热恶寒,腹满时痛,脉浮弦或弦而无力.
|
桂枝6g 芍药12g 炙甘草3g 大枣4枚 生姜6g
|
桂枝加芍药汤方 于第二卷桂枝汤方内,更加芍药三两,随前共六两,余依桂枝汤法。 14.汤证:桂枝加芍药汤(279) 病机:太阳病,邪陷太阴,脾气受伤,可由太阳病误下而致. 脉症:发热恶寒,腹满时痛,脉浮弦或弦而无力. 治法:调和营卫,理脾和中,缓急止痛. 处方:桂枝6g 芍药12g 炙甘草3g 大枣4枚 生姜6g 应用:用于腹痛下利见太阳证者.临床用于慢性肠炎,胃下垂,术后肠粘连等病症.
|
15 |
桂枝加大黄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伤寒论]
|
|
桂枝6g 大黄4.5g 芍药12g 生姜6g 炙甘草3g 大枣4枚
|
桂枝加大黄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大黄一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掰)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机: 太阳病,邪陷阳明,营卫不和,脾胃失调. 脉症: 发热恶寒,腹满实痛(有燥屎留滞),脉浮弦或沉弦有力. 治法: 解肌通结,表里双解. 处方: 桂枝6g 大黄4.5g 芍药12g 生姜6g 炙甘草3g 大枣4枚 应用: 本方可用于肠痉挛,肠麻痹引起的便秘,亦适用于消除痢疾,肠炎里急后重的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