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柴胡桂枝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伤寒论]
|
|
今方:桂枝9克、黄芩5克、 人参5、炙甘草3克、生半夏7、芍药5、柴胡12克、生姜5克、大枣2枚 古方:桂枝23克、黄芩23克、 人参23、炙甘草15克、生半夏33克、芍药23克、柴胡60克、生姜23克、大枣6枚
|
柴胡桂枝汤方 桂枝(去皮) 黄芩 人参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掰)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
|
52 |
半夏泻心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伤寒论]
|
|
今方:生半夏13克、黄芩9克、干姜9克、人参9克、干姜9克、炙甘草9克、 黄连3克、大枣3枚 古方:生半夏65克、黄芩45克、干姜45克、人参45克、干姜45克、炙甘草45克、 黄连15克、大枣12枚
|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辛平) 黄芩(苦寒) 干姜(辛热) 人参(以上)各三两(甘温) 黄连一两(苦寒) 大枣十二枚(掰,温甘) 甘草三两(炙,甘平)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 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病机:寒热互结,胃气不和,升降失职. 脉症:心下痞满,呕而腹中肠鸣或下利,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滑带数. 治法:辛开苦降,和胃降逆,开结除痞. 处方:半夏9g 黄芩6g 黄连3g 干姜4.5g 党参6g 炙甘草4.5g 大枣4枚 应用:临床广泛用于消化系疾病,如口腔溃疡,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消化性溃疡,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 ,急性食道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等.
|
57 |
黄连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伤寒论]
|
|
黄连4.5g 炙甘草4.5g 干姜4.5g 人参9g 半夏9g 大枣4枚 桂枝4.5g
|
病机:寒热相搏于胃肠,冲气上逆(旧说上热下寒). 脉症:胸中烦热,时欲呕吐,腹痛,舌红,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弦. 治法:寒热并用,调和胃肠,降逆止呕. 处方:黄连4.5g 炙甘草4.5g 干姜4.5g 人参9g 半夏9g 大枣4枚 桂枝4.5g 应用:本方可用于急慢性胃炎,胃肠炎之见上热下寒,虚实错杂者. 注:本方为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而成. |
60 |
白虎加人参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伤寒论]
|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
今方:石膏48克、知母18克、炙甘草6克、粳米21.6克、人参9克 古方:石膏240克、知母90克、炙甘草30克,粳米108克、人参45克
|
白虎加人参汤方 于白虎汤方内,加人参三两,余依白虎汤法。
|
81 |
茯苓四逆汤
症状
组成
说明
条辨
查看
[伤寒论]
|
|
茯苓12g 人参6g 生附子6g 炙甘草6g 干姜6g
|
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六两 人参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恶寒自汗,烦躁不宁,或见厥逆,眩悸,筋惕肉闰,心下痞硬,小便不利,脉细微或沉微. 治法:回阳救逆,兼顾利水. 处方:茯苓12g 人参6g 生附子6g 炙甘草6g 干姜6g 应用:可治阳虚水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