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

标题:
风湿相抟,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甘草附子汤主之。
倪海厦:
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二枚,炮,去    白术二两                             桂枝四两皮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
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为妙。
  甘草附子汤证代表湿已经渗到关节里面去了,湿如果在内脏里面、在中焦里面、在上焦,诸位现在都会治了。如果是湿在皮肤关节里面呢?如果靠白术附子汤,可以把肌肉里面的湿排出去,但是关节里面的湿还在,这个时候就要靠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汤跟刚刚前面提到不一样的就是,它不是全身微肿,是湿停在关节的地方会肿得很大,这个时候,我们知道是湿渗在关节里面,使得病人呼痛。尚未碰到他,他就喊痛:「啊!你不要碰我!不要靠近我!」为什么?因为很痛,你一靠近他,他以为你要摸他,就会感觉更痛,关节表面整个红肿起来,这就是所谓的甘草附子汤证。风寒与湿直接渗在关节里面造成的痛就是要靠这个方子。如果给西医治,有些西医会用开刀方式, 把里面的湿拿出来。因为红肿又痛到受不了,脚都不能弯,于是病人就同意开刀。开刀时拿出来的都是黄水,拿完以后再缝起来,从此就变成『鹤膝风』,膝盖就会肿成圆球般大,然后病人的小腿骨细细的, 多难看,我就治过这样病的,有位小孩子来看腿病,他膝盖就是有风湿病,才十岁啊!就被西医开刀开成这样子。来诊所的时候脚是这样弯起来拿着柺杖进来,进来时我看到他两观是黑的,我问病人说:「你有气喘?」「对啊」。我们治疗你这个风湿大约需要两个礼拜,而气喘一个礼拜就好了,恢复的更快。两个礼拜以后他外婆跑来找我,她说:「我现在抓不到我的孙子了。」这就是中医经方的效果,我使用的处方就是甘草附子汤。
炙甘草,附子两枚。我们在用甘草附子汤的时候,附子跟白术差不多是等量。比如说:我们附子用五钱。白术就用五钱。甘草附子汤中附子下重手不要害怕,因为这个附子有桂枝在里面配合,此时附子一下去不会停在固定一处,桂枝会把附子带到关节去,附子就因为有桂枝而能渗透到四肢的关节里面去,附子走肾,所以能走骨节,打进关节里面要靠附子。然后白术进去收敛湿气,所以一定要重用桂枝。你如果是你开了白术附子跟桂枝,忘了开炙甘草,结果造成风去,湿未去,因为炙甘草有减缓药力行走的速度,就好像跟其他药说「等一下!桂枝你等一下,要等到湿通通清完,你们再一起走。」因此这处方的剂量非常严谨。所以以后大家开处方的时候,比如说炙甘草二钱, 炮附子两钱,白术两钱,桂枝就四钱,桂枝要加倍。仲师又说上四味药。水来煮,比如说六碗水煮三碗,温服一升,一天吃三次,如果初服得到微汗,感觉很舒服了,病就解了,就不要再喝了,就能吃东西。 
如果『汗出复烦者』就是流了汗以后病人还是很烦躁,风湿还是很痛, 就表示说病并没有去,那就再喝,『宜服六七合为妙。』就是再喝它就是了。曹颖甫解释『身微肿,似当用麻黄以发汗,仲师弃而不用者, 正以湿邪陷入开节,利用缓攻也。』就是湿邪如果在表的话,我们要靠麻黄去发汗,湿邪在关节里面,此时用桂枝才是对症的,所以张仲景开治疗风湿的处方时,因为湿在不同的位置上,处方就不同,在皮肤表面上的时候—麻黄加术汤,湿在肌肉里面—麻杏薏甘汤,进入到血脉旁边、在下焦、在我们的三焦网膜里面的时候、还有进入关节的时候通通不一样,所以经方里分出很多种的不同处方来治疗风湿。西医学风湿就是风湿,就已经讲完了,真是很粗糙。如果说:「老师, 中医讲的不科学。」你就错了。我一直在跟诸位讲,什么叫真理?就是由繁而简。繁进入简单的阶段,就代表他已经懂了。比如我们在讲痉病的时候,就是西医所谓的脑膜炎,诸位知不知道西医光是讨论脑膜炎的书有多厚?张仲景两三个条辨就讲完了,而且不但讲完了,还治疗完了,处方也已经开完了,厉不厉害?所以我们大家要以身为中国人为荣。
 


上一个 下一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