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条辩:
235 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之,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注释:
①过经:意指太阳经表症已解。
翻译:
汗出谵语的,这是外有太阳中风,内有燥屎阻结。燥屎内结必须用泻下法治疗,但是须待太阳表症解除后才能攻下。若过早攻下,则会导致表邪尽陷而里实益甚,出现神昏语言错乱。若表症已解而里实未除,用攻下法治疗则会痊愈,可用大承气汤。
倪海厦:
流汗,汗出来很多,此为风也,风就是热,这里的风当然热,不要当桂枝汤的中风,所以多汗的人,没事汗流浃背的人,其体有热,有的人汗流的很少,就是体有寒,谵语者,如果病人已经胡说八道了,又流汗很多,就可以确定有干燥的大便在肠里面,张仲景讲的胃就是讲肠,这就是表虚里实故也,须下之,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这就是讲要用大承气汤之前要确定病人没有表证,因为大承气汤走的很快,大概喝下去十分钟,芒硝就到肛门了,它把血往下导,所以大承气汤一下,整个血往下降,所以高热会退下来,如果有表证,一喝大承气汤,滤过性病毒会很快的从皮表进来,结果大便出来会引起后遗症,所以下之若早,语言必乱,就变成谵语了,本来是实的就会变成虚证。


上一个 下一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