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条辩:
194【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
【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一云络)是也。
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
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注释:
①脾约:因胃热乏津,脾之输布功能为胃热所约,以致肠燥便结的,名脾约。
②胃家实:胃家包括胃与大肠,指胃肠燥实。
翻译:
问:三种不同的病症,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各是指的什么? 答:太阳阳明症,就是指脾约症,即胃燥津伤而引起的便秘症。正阳阳明,就是指胃家实症,即肠胃燥热积滞成实症。少阳阳明,是指误用发汗、利小便之法,使津液损伤,致津枯肠燥而成实,则形成大便难以解出的病症。
倪海厦: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人体内从胃一直到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胃旁边的脾脏,脾脏有一个血管到胃的下方,胃下方的甜肉,中医叫做「膵肉」,就是西医的胰脏,中医的观念认为胰脏是「脾之大络」,「脾之大络」会在「大包穴」,就是在「极泉」下六寸,「渊液」下三寸,就是「大包穴」,所以「大包穴」在管胰脏;中医认为这整个系统通称为「脾」,脾脏的血液很多,脏里面都是藏血的,脾脏的血进入胃的下方,进入血管,让胃蠕动,然后食物进入十二指肠,胆的苦液、脾和胰的甜液、肝的酸液跑到肠胃里面帮助消化,张仲景的处方分有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煮药的方法,如果大便堵在大肠的地方,汤药吃下的时候,第一味药把燥屎打散、第二味扫出来,因为打烂的地方很痛,所以第三味药让肠子蠕动,把痉挛缓和下来,小肠进入大肠交接的地方就是盲肠,盲肠下面有段阑尾,很多人大便堵在阑尾这一段,就是急性盲肠炎,慢性盲肠炎就是堵在盲肠这段,如何检查堵在哪裏?如果脾脏的津液没有出来,是什么现象?肝汁没有办法分泌。胃里面津液丧失太多了以后,胃里面太燥热,任何东西一遇到热一定往上升,结果胆汁往上跑,第一个就是跑到嘴巴里面,会吐苦水,第二逆回肝脏裹面,肝是全身的血脏、胆汁跑到血里面,造成全身发黄,诸如此类的,在阳明篇里面一一介绍,所谓阳明就是「腑」,所以阳明篇都是讲消化化系统所产生的病变。
内经灵枢中与阳明篇有关的章节有师傅第二十九、决气第三十、肠胃第三十一、平人 绝谷第三十二、海论第三十三;可与阳明篇相互参照。
194 什么叫做「太阳阳明」?这个阳明病是从太阳转过来的,病人原来是太阳病,桂枝汤或麻黄汤或葛根汤,吃太过了,津液发散太多,肠胃里面的津液没了,大便干在里面,就叫做「太阳阳明」。什么叫做「正阳阳明」?胃家实是也,本来就是大便堵在肠子里的,伤寒论中要把胃当作肠来看,胃肠子都是阳明。经上面的「少阳经」,腑上面指「三焦」和「胆」,「三焦」是水道出焉,水道的系统,所以如果水利太多了,「三焦」油网有问题的时候,也会造成胃中燥实,利小便,胃中燥实,大便难是也,就叫做「少阳阳明」。 为什么靠药下去,能把肠胃里面的津液,顺着三焦油网到皮肤表面上变成汗出来?就是靠刺 激逆脾脏,所以桂枝汤下去了以后,就是靠桂枝和白芍,然后生姜、甘草、大枣把肠胃的津液补足,如果药开得不对,津液伤得太多了以后,脾脏的运动功能就缓下来了,脾脏的血就没办法正常的跑到胃的下方,胃的蠕动功能就渐渐缓下来,食物就慢慢掉下去了,食物掉下来不 是因为消化磨碎下来的,食物若堵在肠子里面,大便出来就像六味地黄丸一样,像羊大便一样, 所以「脾约」就是脾脏因为发汗发太过,脾脏的功能受到约束。


上一个 下一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