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传]

标题:
47向大地学习,向水学习
原文:
47向大地学习,向水学习
对马胜和阿难陀忆述有关佛陀弘法的努力,缚悉底听得十分投入,兴趣盎然。乔答弥
比丘尼和罗睺罗也听得入神。阿难陀的记忆力的确惊人,马胜所遗漏的小节,他都替他补
充。缚悉底很感激两位比丘和乔答弥比丘尼及罗睺罗。如果不是他们,缚悉底相信自己永
远都不会知道关于佛陀的那么多事迹。他真希望自己能够时常亲近佛陀,以能见证他的生
活和直接被他教导。
 
缚悉底也感谢善生。虽然他自己是个“不可接触者”的牧童,但善生令他得到了一般
青年所得到的基本教育。几年前善生离开优楼频螺去嫁给一个在迷底耶的人时,他的课程
才因而终止。缚悉底相信他现在可从罗睺罗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他觉得罗睺罗的举止温文
 
庄重。罗睺罗不只是来自贵族,而且更在僧团里平静专注的气氛中浸淫了八年之久。比起
罗睺罗,缚悉底觉得自己粗鲁笨拙,但这些感受却令他倍加精进修行。舍利弗嘱罗睺罗教
缚悉底基本的行仪,如穿衣、持钵、行、住、坐、卧、用食、洗衣、听开示等,而这全部
都要在留心专注中进行。一个比丘要熟诵和勤修四十五项促进专注平和的行门。
 
原则上,罗睺罗仍然是个学僧,一个沙弥,他要等到二十岁才可受具足戒。一个沙弥
要守十戒——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带花饰和不用香水、不坐卧高敞大
床、不参与世俗歌舞宴会、不沾钱财和过午不食。四十五行门虽是具足比丘所修,但罗睺
罗知道他也应该研学行持,以做准备。一个比丘要守一百二十条戒律,当中包括了四十五
行门。罗睺罗告诉缚悉底将会有更多的戒律附加,他听说数目将会超过二百之多。
 
罗睺罗对缚悉底解释,僧团最初的几年是没有正式戒律的。比丘的受戒非常简单。那
人只需跪在佛陀或一位比丘脚下,念诵《三皈依文》三遍。但僧团日益扩大,人数渐多之
后,便有必要制定规条做指引,以使比丘们更有自律。
 
罗睺罗又告诉缚悉底,第一个违反僧伽精神的比丘,名叫须帝那。也就是须帝那的行
为,促使佛陀制定最初的戒律。受戒以前,须帝那是个已婚的人,居住在毗舍离郊区的迦
难达村。他听过佛陀说法后,便要求披剃。成为比丘后不久,他回到迦难达。他答应了家
人的邀请,回家吃饭。他的家人又劝他还俗,替家里经营生意。当他拒绝时,他的家人便
埋怨他身为独子而不承继家业,他们恐怕家财会堕入他人手里。看到须帝那坚决不肯还
俗,他的母亲便求他为家里留后,以继香灯。经不起母亲的哀求,又因为没有戒律做引
导,他便同意与前妻在摩诃婆提森林中相会。之后,他的妻子怀孕,产下一个男婴,取名
毗迦耶,意即“种子”。须帝那的朋友嘲笑他,称他为“种子的父亲”。僧伽的声誉也因
此受损。佛陀召集众僧,呵斥须帝那。就是因为这件事故,戒律才被制定。从那时起,每
次有比丘违反解脱与开悟之道的精神,便会召开大会,加定新戒。这些戒律称为波罗提木
 
有四条戒律最被重视,违反其中一条,就会被逐出僧团。如犯其他的戒律,认错后便
可得到原谅。四条大戒是不淫、不盗、不杀和不要在未证道前夸耀自己已证道。这四条大
戒称为波罗夷
 
罗睺罗又告诉缚悉底,佛陀虽然很爱护他,却从来没有对他特别照顾。他回想起十一
岁那年,他有正务不做而跑去玩。怕受到责备,他向舍利弗撒谎。为免真相被舍利弗揭
露,他一连撒了四个谎。但谎言通常早晚都会被识破,他的谎言也不例外。那次,佛陀为
了教导他,特别告诉他诚实的重要性。
 
那时,舍利弗和罗睺罗在阿摩芭娜帝迦园林居住。这里离佛陀住的竹林不远。一天,
佛陀往访他们。罗睺罗拿了一张椅子给佛陀坐下后,便又拿一盆水给佛陀清洗手脚。佛陀
 
洗涤完毕,便将盆里大部分的水倒去。他望着罗睺罗问道:“罗睺罗,盆里剩下的水是多
还是少?”
 
罗睺罗答道:“只剩下很少。”
 
佛陀说:“你知道吗,罗睺罗,一个说谎的人的信用,就如这盆里剩下的水一样
少。”
 
罗睺罗默不作声。佛陀又将剩下的水也倒去,然后问他的儿子:“罗睺罗,你看到我
怎样把水倒净了吗?”
 
“我看到了。”
 
“那些继续不说实话的人,他们的信用就像这个盆里的水,全部流失了。”
 
佛陀把盆反过来,问罗睺罗说:“你见到这盆是怎样反过来的吗?”
 
“我见到了。”
 
“如果我们不习正语,我们就像这个盆一样地颠倒。就是开玩笑也不能撒谎。罗睺
罗,你知道一个人为何要用镜子吗?”
 
“知道。镜子可以给我们看自己的反影。”
 
“对了,罗睺罗,你应该像照镜一般对待你自己的行为、思想和言语。”
罗睺罗拿了一张椅子给佛陀坐下后,便又拿一盆水给佛陀清洗手脚。
罗睺罗的故事令缚悉底更深刻体会到正语的重要。他想起自己曾多次对父母撒谎,更
有一次是对善生。他庆幸没有对佛陀说过假话。其实,佛陀是很难被骗的。人说谎话,他
可以轻易看得出来。缚悉底想:“我决心以后要对所有的人说真话,就连小孩也不例外。
这是我作为佛陀对我的恩典的报答。我一定会努力精进,坚守戒律。”
 
每月两次,在新月和圆月之日,比丘都会聚集诵戒。每条戒律都被高声读诵,然后僧
众会互问谁有犯戒。没人的话,便又朗读下一条;如果有人犯戒的话,他便要在僧众前认
错。除了四大戒条外,一般的犯戒都可经认错获得饶恕。
 
很多时,佛陀会叫缚悉底加入他的行列乞食。舍利弗和罗睺罗也会同行。这年雨季,
他们都住在王舍城南部一个小镇耶迦难罗附近的山里。一天下午,当比丘们行经耶迦难罗
稻田的时候,他们被一个名叫婆私咤的属于高尚阶层的农夫拦下来。这个农夫非常富有,
拥有几千亩的农地。那时正是初耕时节,他正在那里指挥着数百个工人劳动。看见佛陀经
过,他拦住去路,用鄙视的语气说道:“我们是农夫。我们犁田、播种、施肥、栽植和收
割农作物以能有食物做粮。你们什么也不做,却仍然有食物可吃。你们全部都没用,不犁
田、播种、施肥、栽种或收成。”
 
佛陀应道:“啊,但我们其实有这样做的。我们犁田、播种、施肥、栽种和收成。”
 
“那你们的犁在哪儿?水牛和种子何在?你们又有什么收成?”
 
佛陀答道:“我们把信念的种子播在至诚的心田上。我们的犁是细心专注,而我们的
水牛就是精进的修行。我们的收成则是爱心和了解。大人,没有信念、了解和爱心,生命
里便只有痛苦。
 
婆私咤发觉自己不期然地被佛陀说的话所感动,他下令侍从给佛陀送上乳汁香饭。可
是,佛陀没有接纳:“我并非希望得到供养才与你分享这些。如果你真想作供,请等下一
次机会吧。”
 
那地主大受感动,一下子便伏到地上,请求佛陀收他为在家弟子。缚悉底是亲眼看到
这一切的。他明白自己可以从佛陀那里学到很多。他知道在佛陀众多的学生中,很少数能
有这样的幸运,得以亲近佛陀。
 
雨季过后,佛陀前去西北弘法,秋末才回到舍卫城。一天早上乞食时,罗睺罗不能集
中专注。虽然他继续跟着单列的排行,但他的心神已不在。凝视着前面的佛陀,罗睺罗便
猜想着佛陀如果没有走现在的道路,又会怎样。假使佛陀继位为王,罗睺罗自己又会如
何?满脑子想着这些,罗睺罗完全忘记了观察呼吸和步伐。佛陀不需要看见罗睺罗,已经
知道他的儿子不能专注。他停下来,转身过来。其他的比丘也因此停顿了。佛陀望着罗睺
 
罗说:“罗睺罗,你有观察着呼吸和保持专注吗?
 
罗睺罗低头。
 
佛陀说:“要保持专注,你必先要静观呼吸。我们就是在乞食之中也要禅修。继续去
静思众生因蕴集而成的无常性和无自性。五蕴就是色身、感受、思想、行念和意识。细察
你的呼吸和思想,这样,你的心便不会散乱。”
 
佛陀又转过身来,继续前行。他的话也提醒了其他的比丘要保持专注。但行不到几
步,罗睺罗便自行离队,行往森林里独坐树下。虽然缚悉底跟来,但罗睺罗对他说:“请
你继续跟其他比丘乞食去。我现在没心情乞食。佛陀在众多比丘前教训我,我真觉羞耻。
我想在这里静坐一会儿。”看见自己帮不到好朋友,缚悉底唯有再回去加入其他比丘的行
列。
 
回精舍的路上,舍利弗尊者和缚悉底再次邀罗睺罗一起回去。回到精舍,缚悉底把一
半食物分给罗睺罗。用食后,舍利弗告诉罗睺罗,佛陀想见他。缚悉底被准许陪同前去。
 
佛陀明白现在是该给罗睺罗某些教示的时候了。他说:“罗睺罗,向大地学习吧。不
论我们把清香的花朵、香水或鲜乳汁撒在地上,又或将秽臭的粪便、尿、血、黏液、涎沫
等丢弃在地上,大地都一概领受,无牵无惧。因此,当遐想冒起的时候,不要被它所缠缚
或奴役。
 
“向水学习吧,罗睺罗。当我们用水清洗污垢,水一点也不会悲伤或觉羞辱。向火学
习吧。火会毫无分别地烧毁一切,它并不会介意烧的东西是否洁净。向空气学习吧。空气
运载着所有的气味,不论它是香是臭。
 
“罗睺罗,修习慈爱以降伏嗔怒,慈爱是无条件地给人欢乐的心量。修习悲心以降伏
残忍,悲心是不求回报地替人脱苦的能耐。修习欢喜心以降伏怨恨,这是替人家的成功和
幸福而产生的喜悦。修习能舍心以降伏偏执,舍心是对一切事物平等开怀地看待。这是,
因为那是;那是,因为这是。自我和其他没有分别。不要排斥一样而又追求另一样。
 
“罗睺罗,慈、悲、喜、舍都是深奥美妙的心境,我称它们为四无量心。如你修习它
们,你一定会成为他人清新的生命力和快乐的泉源。
 
“罗睺罗,定思无常以能破除我执的妄见。静思色身的生、住、异、灭,以把自己从
欲念中解脱出来。时常观察你的呼吸,专注于呼吸会为你带来无限的喜悦。”
 
缚悉底很高兴自己坐在罗睺罗身旁,因而听到佛陀所说的一切。虽然缚悉底已背诵了
《无自性经》,但他从未有领略过像今天这种微妙的法味。这可能是因为他没有亲闻佛陀
 
说这两部经的关系。他第一次亲听佛陀的经教,是《看顾水牛经》。但那时他还未够成熟
掌握到奥义。他决意在空余时间,便以他现在比较深入的了解去熟读所有其他的经教。
 
那天,佛陀又给他们两个年轻人教导不同的方法来观察呼吸。虽然他们都曾接受过这
方面的教导,但今次却是他们第一次得到佛陀的亲自指引。佛陀告诉他们,留心专注地观
察呼吸所得到的第一样效果,就是降伏散乱和昏沉。
 
“吸的时候,你要察觉到你在吸入气息;呼的时候,你要察觉到你在呼出气息。在这
些练习呼吸的时候,集中你的心念在你的气息上。这样,胡思乱想便会终止,而使你的心
投入专注之中。当你察觉你的呼吸,你便会专注。在专注中,你便不会散乱。就在一呼一
吸之间,你便证得醒觉。这种醒觉,就是潜藏在每一个众生之内的佛性。
 
“吸入的气息短,你便要知道自己在吸入短的气息;呼出的气息长,你便要知道自己
在呼出长的气息。你要全面地察觉每一口气息。专注地观息可以帮助你得定。有了禅定,
你便可以洞察你身体、感受、心和心物的真性。这又称为净身法。”
 
佛陀全心全意地教导他们,他说的话简单而深奥。缚悉底很有信心凭着佛陀这特别的
一课,自己可以比以前容易保持专注的观息,因而在修行上有更大的进步。向佛陀鞠躬顶
礼之后,缚悉底和罗睺罗一起步往湖边。他们互相重复佛陀所说的,以能牢牢记着他的言
教。
 
 


上一个 下一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