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有了解和爱,一切都能成就
耶输陀罗王妃在宫中宴请佛陀、迦鹿荼离、那先沙摩罗和王后共餐。之后,她邀请他
们一起前往她时常扶助贫童的小村庄。罗睺罗也与他们一起去。耶输陀罗带他们到那棵佛
陀孩提时初次在下面尝试静坐的阎浮树。佛陀慨叹时光飞逝,二十七年前的事仿如昨天发
生一般。经过这么多年,树已长得很大了。
耶输陀罗招来了一大群儿童到树下。她告诉佛陀她从前在这里认识的儿童已经全部成
家立业,有了他们自己的儿女。这时围在树下的儿童,年龄由七岁至十二岁。佛陀来到
时,他们都立刻停止玩耍,分站在两旁让佛陀从他们中间行过。耶输陀罗曾教他们怎样对
佛陀合掌作礼。他们放了一张竹凳在树下给佛陀坐,又铺了一张毡在地上给乔答弥、耶输
陀罗和其他两位比丘坐在上面。
佛陀很高兴坐在那儿。这令他想起在优楼频螺和村童一起的时候。他告诉儿童关于牧
童缚悉底和给他乳汁的女孩善生。他提及要以深切了解事物来培养爱心,又告诉他们他怎
样救了堂弟射杀的天鹅。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地听着。
佛陀招手叫罗睺罗坐到他的跟前。接着,他告诉他们一个过去世的故事。
“很久以前,一个叫弥伽的青年住在喜马拉雅山脚。他为人勤奋善良。虽然身无分
文,他却依然出发入城,希望有机会读书。他只带了手杖、帽子、水壶、一件外衣和身上
穿着的衣服起程。沿路上,他在农村里替人家工作以赚取工钱或饭食。他来到都城提婆波
帝的时候,已储起了五百枚铜钱。
“他入城的时候,发觉城里似乎正在筹备着什么庆典。于是,他便向路人问明究竟。
就在这时,一个手里持着一束半开莲花的美丽少女从他身旁走过。
“弥伽向她询问:‘请问今天有何庆典?’
“那少女答道:‘你一定不是提婆波帝的人,否则你一定知道今天是开悟了的大师燃
灯佛莅临之日。据说他如火炬般替众生燃亮着大道。他是伽摩陀大王之子。他曾出家寻求
真理,现在已得道归来。因他的大道光明耀世,所以这里的人便大事庆祝,以表示对他的
尊崇。’
“听到有开悟的大师前来,弥伽感到欢喜不已。他很希望给大师一些供奉,并请求被
纳为徒。他问那女子:‘你买这些莲花要多少钱?’
“她望着弥伽,觉得他是一个挺聪明细心的青年。她答道:‘我只买了五朵,其他两
朵是从我家的池塘采的。’
“弥伽再问:‘那你付了多少钱买五朵?’
“‘五百铜钱。’
“弥伽想给她五百铜钱买下她的五朵莲花作为给燃灯佛的供养。但那女子不肯,她
说:‘我买这些花是希望自己作此供养。我没打算把它转卖给别人。’
“弥伽希望游说她,‘但你还可以拿池塘摘来的两朵作供啊。我求你让我买那五朵
吧,我很希望有一点东西献给大师。这是一生难遇的机会,如果你肯让我买你的花,我一
定永生感谢。’
“那女子只望着地上,没有作答。
“弥伽再恳求她,‘你让我买那些花的话,我甘愿为你做任何事。’
“那女子有点儿窘。她等了很久才望上来,说:‘我不知道我们前生曾有什么因缘,
但我遇到你的一刻,已经爱上了你。我虽然见过不少男子,但心里从未像现在这样荡漾。
我可以给你这些花朵,但你要答应今生以及生生世世,都让我做你的妻子。’
“她把这些话非常快速地说出来,说完时差点喘不过气。弥伽不知怎样回应。经过一
会儿的沉默,他说:‘你很与众不同,而且十分坦诚。我初遇见你时,也觉得心里有点特
别的感觉。可是,我正寻求解脱之道。如果我成了婚,修道的时机成熟时,我便难免有所
障碍。’
“女子答道:‘你如果答应娶我为妻,我便立愿当你修道时机成熟时,一定不会妨碍
你离去。相反,我更会尽力成就你的道业。’
“弥伽很高兴地接纳她的要求,并且与她一起去找燃灯佛大师。人群的挤拥使他们没
法看到前面。但单是看到大师一眼,便足以使弥伽相信他是彻悟的觉者。弥伽万分喜悦,
并发愿自己也有一天要达到开悟。他设法行近大师以能献上莲花,但人群实在太汹涌,他
没法移动。不知如何是好,他唯有把莲花向着燃灯佛的方向抛去。说也神奇,那些花却刚
好落在大师的臂上。弥伽庆幸自己的诚心有感应,而那女子亦请弥伽替她把她的莲花抛
去。她的两朵花,也同样落在大师的手上。燃灯佛大声呼问谁把莲花抛来,并请他们出
来。于是群众让弥伽和那女子上前。弥伽和女子手牵手向燃灯佛鞠躬礼敬。大师望着弥伽
说道:‘我看到你心里的真诚,也知道你有决心修道以达至开悟来拯救众生。别担心,终
有一天在你的未来世,你是会如愿以偿的。’
“跟着,燃灯佛又望向跪在弥伽身旁的女子,对她说:‘你将会是弥伽今生及所有未
来生的知己。谨记你的愿言。你要帮助他达到他的愿望。’
“弥伽和女子都被大师所说的话深深感动。他们开始勤修觉者燃灯佛教导的解脱之
道。
“孩子们,在那一生和接下来的多生多世,弥伽和那女子都成为夫妇。当丈夫要离开
往寻精神之大道,他的妻子便竭尽所能去帮助他。她从来没有妨碍丈夫。因为如此,她的
丈夫也对她感激不尽。最后,他真的成就大觉者,一如燃灯佛多世前所预知。
“孩子们,名和利不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名利消逝得很快。了解和爱才是世上最
宝贵的。如果你们对事物有深切的了解并去爱,你们便会领略到快乐。因为有了解和爱,
弥伽和他的妻子多世中都共享着幸福快乐。有了解和爱,一切都能成就。”
耶输陀罗合掌向佛陀鞠躬。她被感动得流下泪来。她知道这故事虽然是说给孩子们
听,但佛陀其实是特别说给她听的。这是向她道谢的方法。王后望着耶输陀罗。她也明白
佛陀说这故事的意思。她把手放到媳妇肩膀上,告诉小童:“你们知道弥伽在这生是谁
吗?他就是佛陀。就在这一生,他成就了正觉。但你们又知道谁是弥伽今生的妻子吗?她
就是你们都已熟悉的耶输陀罗了。也是有赖她对丈夫的了解,悉达多太子才能追随他的大
道而证得醒觉。我们应该多谢耶输陀罗。”
名和利不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了解和爱才是世上最宝贵的。有了解和爱,一切都
能成就。
小孩一向都喜欢耶输陀罗。他们现在转过身来向她鞠躬以表示对她的敬爱。佛陀也被
这情景打动。他站起来,与迦鹿荼离和那先沙摩罗两位比丘慢慢步回寺院。
“我的家庭是众生,我的家乡是大地,我的身份是僧人。”
两星期后,净饭王请佛陀到宫里与家人吃饭。舍利弗也同时被邀请。乔答弥王后、耶
输陀罗、难陀、孙陀莉难陀和罗睺罗全都在场。在一家人的亲切气氛下,佛陀给他们说教
怎样随着呼吸观息,如何向心内细察自己的感受和行禅坐禅的方法。他一再强调,如果在
日常生活里修习细察专念,他们便可以超越生活上的担忧、烦恼和困扰。
罗睺罗坐在舍利弗的身旁,把一只小手放在老比丘的手里。罗睺罗很喜欢舍利弗。
当佛陀和舍利弗要返回寺院时,一家人都一起陪同他们行到大门。看见佛陀要合掌向
各人道别,难陀便替佛陀拿过钵来。之后,佛陀没有把钵拿回,难陀感到有点奇怪。于
是,难陀只好跟着佛陀步回寺院,希望找个适当的机会把钵还给他。当他们抵达寺院,佛
陀却问难陀可否在寺里住上一个星期,以能深入了解一些比丘的生活。难陀一向敬爱长
兄,因此便欣然答应,其实他也是真的有点向往比丘的闲恬生活。一个星期过后,当佛陀
又问他愿不愿意在佛陀的带领教导下出家数月,难陀也绝无犹疑地答应了,佛陀请舍利弗
替难陀授戒,给他基本的指示。
佛陀曾与大王商讨过让难陀短期出家的事。大王也同意,难陀虽然是个良好青年,但
缺乏未来君主的坚毅性格和决心。佛陀认为自己能帮助难陀建立清醒的思惟和坚决的意
志。大王也十分赞同。
可是,不到一个月,难陀便开始忆念他的未婚妻,美丽的阇罗芭达・卡拉诺莉。虽然
他极力隐藏他的思念,但佛陀很清楚地看到他的感受。一天,佛陀对他说:“如果你想达
到你的目标,你首先必定要克服你对感情的牵挂。把你自己全然投入修行和锻炼你的心念
吧。只有这样,你才可以成为一个服众的君主。”
佛陀又嘱咐舍利弗安排别让难陀到卡拉诺莉居住的地区乞食。难陀获悉后,心里真的
对佛陀又感激又怨恨。他知道佛陀能看透他的思想和需要。
罗睺罗很羡慕叔叔可以在寺院里居住。他也很渴望自己可以这样做。但当他请求母亲
允许时,母亲只抚着他的头,告诉他要待他长大很多之后才可以成为比丘。罗睺罗问他母
亲怎样才可以快些长大时,她便告诉他要每天吃得好和做运动。
一天,当耶输陀罗看到比丘们在王宫附近乞食时,她便对罗睺罗说道:“你为何不走
到下面叫声佛陀,再问问他有什么要传授给你?”
罗睺罗跑到楼下。他很爱母亲,但也爱父亲。一直以来,他都只是和母亲一起而没有
和父亲生活过一天。他很希望能像难陀那样,可以在佛陀身边。他跑过前院冲出南门,直
至追上佛陀。佛陀笑着把手伸出来。虽然春天的阳光已开始猛烈,但罗睺罗感到自己有父
亲的爱和荫庇保护。他抬头望着佛陀说:“在你身边很凉快啊。”
耶输陀罗在露台上看着他们。她知道佛陀会答应让罗睺罗这天跟他回到寺院。
罗睺罗问佛陀:“你要传授些什么给我?”
佛陀说:“你来到寺院,我便亲自传给你。”
当他们回到寺院,舍利弗把自己的食物分一些给罗睺罗。罗睺罗静静地坐在佛陀和舍
利弗中间吃着。他很高兴见到他的叔叔难陀。佛陀告诉他可以在舍利弗的房子过这一夜。
所有的比丘对他都很热情,使他真想在寺院永远留下来。但舍利弗对他解释说,如果他想
留下来,他首先要成为比丘。罗睺罗拉着舍利弗的手,又问他佛陀可否让他授戒。当他亲
自问请佛陀时,佛陀点头首肯,便嘱舍利弗给这个男孩剃度。
舍利弗最初还以为佛陀只是开玩笑。但当他见到佛陀的肃穆表情,他便这样问:“但
师父,一个这么年轻的小孩,怎能当比丘?”
佛陀回答:“我们可以训练他,替他准备将来受具足戒。现在就先让他发愿成为初学
僧吧。他可以负责在坐禅时替比丘赶走来骚扰的乌鸦。”
舍利弗替罗睺罗剃头,又给他授三皈依。他教罗睺罗持四戒:不杀、不盗、不妄语、
不喝酒。他拿自己的一件衲衣,改成适合罗睺罗的大小,然后又教他怎样穿衲衣和持钵。
罗睺罗看上去就像一个小号的比丘。他跟舍利弗睡在同一房子里,每天又随着舍利弗到邻
近的村庄乞食。虽然上了年纪的比丘都是日中一食,但舍利弗恐怕罗睺罗在这个成长的时
期缺乏足够的营养,因此给他晚上多吃一餐。在家的徒众也特此为小比丘带来乳汁和多一
点的食物。
当罗睺罗披剃的消息传到宫中时,净饭王很不高兴。大王和王后都很挂念罗睺罗。他
们起初只以为罗睺罗到寺院小住几天,没想到他竟然留在寺院当小学僧。没有了孙儿在
家,他们都感到异常寂寞。耶输陀罗则是悲喜交集。虽然她也十分惦念儿子,但对儿子可
以与父亲相隔多年后有机会亲近,感到很是安慰。
一天下午,大王与王后及耶输陀罗一起乘御驾前往寺院。佛陀出来亲迎。难陀与罗睺
罗也出来向他们问安。罗睺罗兴奋地跑到母亲的怀里。耶输陀罗亲切地拥抱他。跟着,罗
睺罗又过去亲亲祖父母。
大王向佛陀鞠躬后,便用稍有不满的语气对他说:“你当初出家的时候,我已饱受煎
熬。不久前,难陀也离开了我。我实在不可再忍受失去罗睺罗了。一个如我一般以家庭为
重的男人,父子和爷孙的密切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你离开的时候,我皮如刀割;皮破之
后,刀已割到肉里;肉烂之后,现在刀已入骨。我真认为你要对你的所为重新考虑。我希
望你将来未获人家父母批准,便不应替小童披剃啊。”
佛陀尽量安慰大王,重复解释无常无我的真理。他提醒大王唯有不断修习觉察专念,
才是摆脱痛苦之门。现在难陀和罗睺罗都有这个机会了,佛陀劝喻他的父亲应该替他们高
兴,更鼓励他自己也在日常生活中好好修习觉察之道以达至真正快乐。
大王觉得舒服了一点。乔答弥和耶输陀罗也都因佛陀这番话安定下来。
当天稍后,佛陀对舍利弗说:“从现在开始,我们没有小童父母的批准,不要接纳他
们加入僧团。请加进僧规里。”
时间过得很快。佛陀和他的僧团已在释迦国逗留了六个多月。比丘的数目已增加至五
百名,而在家众更难计其数。净饭王又再给僧伽一块土地建寺,就是在城北悉达多太子以
前的夏宫以及围绕着那里的宽敞园林。舍利弗尊者安排了一众比丘在那里组织僧居。这新
建的精舍替释迦国奠下了道场的基础。
佛陀希望可以赶回竹林精舍结夏安居,因为他曾这样答应那里的比丘和频婆娑罗王。
佛陀离开前,净饭王宴请他最后一次,并希望他能再为一家人和释迦族的成员说法。
佛陀利用这次开示说教如何在政治上行道。他说大道能光明政界,帮助当政的人实现
社会的平等与公正。他说:“修行大道会令你增长智慧和慈悲,因而使你更好地服务民
众。你全不需要靠暴力,就可以为国家带来和平幸福。你不用对人施行处决、酷刑或囚
禁,也不需要充公财物。这并不只是一种理想,而是真正可以实现的。
“当一个政治家具备足够的智慧去了解和爱,他才可以看到苦困、悲哀和压迫的真
相。这样的人,才能有方法改革政制以拉平贫富的悬殊,终止施压。
“朋友们,政魁和统治者都应该做好榜样。不要生活在舒适的温床里,因为财富只会
成为你与人民间的壕沟。过些纯朴而健康的生活,把时间用于服务人群,会比花在无聊的
享受上更有意义。一个不做好榜样的领袖,是不会获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的。如果你爱惜
和尊重你的人民,他们也会爱戴和尊敬你。仁政与严法之治不同。仁政不倚赖惩罚。依照
醒觉之道,仁政才可导致真正的幸福快乐。”
净饭王与在座众人都留心地聆听。提婆达多和阿难陀的父亲、佛陀的王叔斛饭王说
道:“如你所形容的仁政,固然很美好,但我认为只有你才具备这样的贤德性格来实现此
道。你怎不留在迦毗罗卫国来帮助释迦族革新政制,以带给所有人民和平、安稳和快乐
呢?”
净饭王补充说:“我已经年老了。假若你真的留下来,我必定立刻让位与你。以你的
德行、诚信和才智,我肯定万民都会在你背后支持。我们国家的振兴便指日可待了。”
佛陀没有立即回答,只是微笑,慈和地望着老父,他说:“父亲,我已不再是一个家
庭、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儿子。我现在的家庭就是众生,我的家乡就是大地,而我的身
份就是有赖所有人包容的僧人。我选择了这条道路,并不是政途。我认为这是我最可以为
众生服务之道。”
乔答弥王后和耶输陀罗都知道她们不适宜在这种场合里发表意见,但她们都被佛陀的
话感动得涕泪俱下。她们都知道佛陀说得很对。
佛陀继续对大王和在座人等宣说五戒,以及怎样把它实行于社会和家庭中。五戒是幸
福家庭和平定社会的基石。他把每一戒条详细解释之后,作此结语:“假如你想人民团
结,你必先得到他们的信任。如果政界领袖都受持五戒,人民的信任必定增长。具备了这
等信任,国家自然事事能成,和平、幸福和社会平等必可保证。创造以觉察为本的生活
吧。过去的教理和主义未能建立信任,更没有鼓励人人平等。让醒觉之道贡献一条新道路
和新信念吧。”
佛陀答应他们这次前往摩揭陀后,一定会在将来的日子再回来迦毗罗卫国。大王和众
人也为此感到快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