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我会在春天回去
就在第二天,佛陀和几个大弟子便来到竹林。这里正是僧团需要的理想环境,周围是
将近一百亩的茂盛竹林,当中包括了不同品种的竹树。在竹林中央的迦兰陀湖,正好给比
丘们用作沐浴和洗衣。他们也可以在湖岸行禅。充足的竹树,也令建筑房舍给年老的比丘
更为方便。佛陀的大弟子,包括憍陈如、迦叶和舍利弗都对竹林十分满意,并立刻开始计
划在那里安排一切。
佛陀说:“雨季不是远行的好时间。比丘们在雨中需要有地方修习。有了这个地方,
他们就可避免生病和践踏被雨水冲到地上的虫蚁。从现在开始,我希望比丘们每逢雨季都
安居一处。我们可以知会当地的在家信众,在这三个月的静修时间前来供食。他们也可同
时受益于比丘的说法开示。”这便是比丘雨季结夏安居的起源。
在目犍连的监管下,年轻的比丘负责用竹、茅草和泥土给年长的比丘们建房舍。佛陀
的房子虽小,但非常清雅。房子后面长着一丛金竹,另一边长着一丛更高的青竹,十分清
凉。那先沙摩罗比丘替佛陀筑了一个木造的矮台给他睡觉,又在屋后放了一个大泥缸给他
梳洗。那先沙摩罗这个年轻比丘,是从前优楼频螺迦叶的门徒,他被迦叶安排做佛陀在竹
林的随从侍应。
舍利弗也安排了一位在家弟子从城里运送一个大钟来供竹林精舍所用。他们把大钟挂
在迦兰陀湖边一棵大树上,应温习和禅修的时间,大钟便会被敲响以提醒比丘。这便成了
专念修行的一个重要部分。佛陀教导比丘们每当听到钟响,都应该停下来细观他们的呼
吸。
在家的弟子帮了他们很多。迦叶向他们解释结夏安居的意思,“这段时间是要让比丘
们有机会直接从佛陀那里学习到解脱之道的修行方法。他们也会有更多的时间给自己做精
进的修习。同时,他们又可避免践踏雨季中特别多的昆虫。你们可以在这三个月内以供食
来帮助比丘。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每天带来的食物分量适中,不多不少。不论贫富,就是
只带来一两片烘包的,也可留下来听佛陀或大弟子讲法开示。因此,结夏安居对比丘和在
家众都一样有利益。”
这足以证明迦叶引导比丘和在家弟子都一样出色。他负责与在家人联络,打点一切供
食和其他供养的安排。他确保没有一个比丘缺乏自用的衲衣、乞钵、坐垫、毛巾和滤水
器。
结夏的第一天,僧伽都依照佛陀和大弟子悉心定下的秩序进行。起床的钟响在早上四
时敲响。梳洗后,比丘们自习行禅,或坐禅,不断交替进行,直至日光在竹树梢上露面才
停止。这通常是乞食的时间。但因现在有在家众前来供食,比丘便有多些时间跟个别依止
的导师更深入地研究法要和探讨修行上遇到的问题。那些被选作导师的比丘,都是一些在
修为上比较深厚的比丘。马胜、迦叶、舍利弗、目犍连、额鞞和摩男拘利每人都负责带领
教导十至三十个学僧。每个新加入的比丘,都会有一个依止的导师如长兄般引导他修行。
迦叶和舍利弗亲自定立了这种制度。
中午前,比丘都齐集在湖边,手持乞钵,排行等候。食物会被平均分配。之后,他们
便坐在湖边的草地上进食。进食完毕,他们会把钵洗净,然后面对佛陀而坐。有时,佛陀
会宣说一些针对比丘修行,但同时也有助于在家修行者的教义。有时,他又会开示一些针
对在家众的教理,而同时也会让比丘们得益。当有小童在场,佛陀又会说些适合他们的法
语,而这些多半都是他往生的故事。
有些时候,佛陀的大弟子会代他开示。这时,佛陀便会安详地旁听,以便他们说得准
确明白时,给予他们一点鼓励。法会完毕,信众都各自回家,而比丘则会稍作休息,直至
午钟再响,他们才又再行禅坐禅,一直修习至午夜才退下作息。
佛陀禅坐直至深夜。尤其在月明之夜,他喜欢把他的竹台移到室外,在凉夜的空气中
坐禅。将近天亮的时候,他又喜欢在湖边行禅。时常都欢喜、轻松而平和的佛陀,不像年
轻比丘需要那么多的睡眠。迦叶也同样禅坐直至深夜。
频婆娑罗王非常虔诚地来竹林精舍。他不再像从前前往棕树林时那样带那么多的随从
侍卫。有时,他会与毗提醯王后和阿阇世太子同来。但更多的时候,他是独个儿来的。他
会把马车停在林外,自行前往佛陀的寮房。有一天,他看到比丘在雨中听法之后,便征询
佛陀的同意,在那里加建一个讲堂,以供比丘在雨天午食或听法时用。佛陀同意后,讲堂
的兴建工作立刻开始。它的面积可容立一千比丘和一千在家人,成了精舍最有用的设施之
一。
佛陀和大王很多时都会在竹台上坐着畅谈。于是,那先沙摩罗便替佛陀造了几张简单
的竹椅来接待客人。一天,佛陀和大王坐在椅子上倾谈时,大王诉说:“我其实有另一个
你未见过的儿子。我很希望他和他的母亲可以与佛陀你会面。他不是生于毗提醯王后。他
的母亲名叫阿摩巴离,他自己则叫戌博迦。他快十六岁了。阿摩巴离住在巴连弗城以北的
毗舍离。她不喜欢宫中的拘谨生活,又不看重身份地位,她只珍惜她个人的自由。我供给
他们多方面的需要,包括一个美丽的芒果林。戌博迦是个对军政事务全没兴趣,但却聪明
勤奋的少年。他住在都城附近,攻读医学。我对他们非常爱护,也希望你对他们如此。大
慈悲的尊者,如果你答应肯与戌博迦和他的母亲会面,我便安排在短期内让他们到竹林这里来。”
佛陀的目光和笑容就是他得到了精神解脱的印证。他再不会被这世界里的任何事物束缚,而他却拥有对别人最多的爱心和了解。
佛陀微笑同意。大王于是合掌请辞,心里满怀感恩。
在同一段时间,从佛陀的家乡迦毗罗卫国来了两个很特别的客人。他们就是佛陀的老
朋友迦鹿荼离和车匿,他从前的马车夫。他们给精舍带来了一份很特殊的温馨。
离开了七年,佛陀也很想知道家里的消息。他问迦鹿荼离有关父王、王后、耶输陀
罗、难陀、孙陀莉难陀、他的朋友,和他当然没有忘记的儿子——罗睺罗。虽然迦鹿荼离
一如以往地谈笑风生,但他的脸上免不了多了岁月的留痕。车匿看上去也衰老了不少。佛
陀与他们坐在他的房子外面谈了很久。他获悉迦鹿荼离现在在朝廷里任职高官,是净饭王
最信任的参谋之一。两个月前,他们已获悉佛陀证道以及正在摩揭陀说法的消息。家中各
人都为此高兴,尤其是大王、王后和瞿夷。当大王嘱托迦鹿荼离来竹林找佛陀回去时,迦
鹿荼离也感到十分兴奋。起程之前的三天筹备,令他紧张得不能入睡。是耶输陀罗建议他
和车匿一起来的。当车匿知道迦鹿荼离肯带他同行,他开心得哭了起来。他俩经过一个月
的旅程,才到达竹林精舍。
照迦鹿荼离所说,大王的身体近年来已衰老了不少,但头脑却仍然敏锐。他有几个有
才干的大臣帮他料理国事。乔答弥则如以往一般活跃。难陀王子已经与一位叫卡拉诺莉的
贵族女子定了亲。难陀年少英俊,又喜欢打扮,但大王就是担心他缺乏成熟和稳重。佛陀
的妹妹孙陀莉难陀已经亭亭玉立,美丽高贵。至于耶输陀罗,从佛陀离开那天起,她再没
有佩戴珠宝首饰。她穿得非常朴素,把她的所有名贵衣物都卖掉了,将得来的钱赠给了贫
苦大众。当她听到佛陀只是日中一食,她也照这样去做。在乔答弥王后的相助下,她继续
她的救贫扶弱工作。罗睺罗已经七岁,他乌黑的眼睛闪耀着聪颖和决心。他的祖父母对他
的疼爱,就像他们从前对佛陀一般。
车匿肯定了所有迦鹿荼离告诉佛陀的。家里的消息使佛陀暖在心头。最后,迦鹿荼离
问佛陀何时才能回去迦毗罗卫国。佛陀说道:“我会在雨季后回去。我暂时不想离开这班
修行未上轨道的年轻比丘。过了这段安居时间,我便可以放心离开他们了。但迦鹿荼离、
车匿,你们不妨留下一个月左右来尝试一下这里的生活啊!那还应该有足够的时间让你们
回去告诉大王我雨季后的归期。”
迦鹿荼离和车匿当然很高兴留在竹林精舍小住。他们与多位比丘成了好朋友,更体验
到出家人平和愉快的生活。他们学会了怎样在日常生活中修习察觉的能力以滋养身心。迦
鹿荼离花费了很多时间在佛陀的身边观察。他被佛陀的从容自在深深感动。佛陀已很明显
地达到了一个不会再追求欲望的境界。佛陀就像一条在水中自如地游来游去的鱼,或在天
空中安详地飘浮着的云。他完全投入当下的一刻。
佛陀的目光和笑容就是他得到了精神解脱的印证。他再不会被这世界里的任何事物束
缚,而他却拥有对别人最多的爱心和了解。迦鹿荼离发觉他的老朋友在精神道上把他抛离
了很远。一时间,迦鹿荼离发觉自己很渴望过一种如比丘般宁静无着的生活。他觉得已可
放弃一切功名利禄和权势地位,以及那种生活所带来的忧虑。就只在竹林住上了七天,他
已私下对佛陀表示他欲剃度为比丘了。佛陀对此也感到有点意外,但却微笑点头以示接纳。
车匿也同样希望成为比丘,但碍于对大王一家有责在身,他认为应该先向耶输陀罗请
辞,才较为适当。因此,他准备等佛陀回到迦毗罗卫国之后,再说出这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