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条辩:
26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注释:
①如疟(nuè)状:寒热发作的情况,好像疟疾一样。
②清便欲自可:清同圊,古代称路厕为“行清”。清便欲自可,就是大小便尚能如常的意思。
③脉微缓:微与洪相对,缓与紧相对,微缓就是不洪不紧而柔和的意思。
④阴阳俱虚:这里的阴阳,指表里言,谓表里都虚。
⑤热色:红色。
翻译:
太阳病,已经得了八九天,患者发热怕冷,发热的时间较长,怕冷的时间较短,一天发作两三次,似疟疾般,病人不呕吐,大小便正常,即邪气郁滞在表的表现。此时,若脉象渐趋调匀和缓的,是邪气去、正气复的征象,疾病即将痊愈。若脉象微弱而怕冷的,这是表里阳气皆虚,可能系误用汗、吐、下所致,因此,就不能再用发汗、攻下、涌吐的方法治疗了。若面部反而出现红色的,表明邪气仍郁滞在肌表未能解除,病人皮肤还一定有瘙痒的症状,适宜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
倪海厦:

脉法:
一、胃:病人的脉摸上去,如何知道病人的胃气,就是消化系统好不好,正常的脉一息四至,代表有胃脉,不管摸到表面或骨边胃脉都是要一息四至,像癌症的病人脉一息九下十下,急数壮热,就是胃气没了,所以第一要有胃脉。
 二、神:就是脉弹起来要有力,脉管是中空的,摸下去弹起来要有力量,摸脉的表面上就是摸「气」,摸脉就像摸水管,要压压看,摸到脉里面就是知道血足不足,如果摸到芤脉,感觉就像摸葱,扁扁的中空的,就是贫血了,所以脉的弹性就是「神」。
三、根:摸脉的时候,寸脉关脉都没了,尺脉还有一点点,就还有救,病人还不会死。正常的脉,要常年的一息四至,冬天,如果摸到弦脉,而且是一息六至,肝有问题,弦脉多胃脉少,就是肝有问题,如果摸到毛脉,轻飘飘的轻按才有,重按就找不到了,像羽毛一样,肺有问题了。如果摸到洪脉,很洪大速度很快,或一息二三至,心脏没有力了,心脏有问题的时候, 寸关尺的脉会变得很洪,脉形变得很大,但是如果是夏天摸到洪脉,且一息四至就是正常的。如果摸肾脏的脉,它是沉脉,结果春夏秋冬都沉在骨边,如果跳的速度很缓,表示已经没有胃气了,如果一息四至,代表肾脏功能很好。如果一息六七下,肾脏有问题了,肾结石,尿毒…。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得到一段时间以后,如疟状,就是忽冷忽热的现象,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发热,又会怕冷,热比较多,寒比较少,就是这人的抵抗力比较强,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病人不呕,且大小便很正常,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言及病在刚开始的时候,所得的是太阳病,如果病进入少阳的时候,病人马上会产生呕,病进入阳明的时候,病人会便秘或燥渴。所以如果有呕。病就是进入少阳了,如果口渴,大便有问题了。就是进入阳明了。所以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就是这个病不在少阳,也不在阳明,病还在太阳。一日二三度发,有的时候一天两三次发,突然发热,突然发冷,如果脉微缓者,「脉」慢慢缓下来了,本来脉是浮弱俱紧,现在一息四至,为欲愈也,表示这人快好了。望诊上可看眼睛的眼白,某一段开始黄,就是身体要恢复了,黄是脾胃的颜色,胃气回来了,只有一点点黄,就不用吃药,让他慢慢恢复;如果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脉跳的很弱,一息二三至,跳得很慢,代表身体的内脏功能消弱了,而且感到身体里面一阵阵冷出来,这是阴和阳都虚,身体虚掉了,这个时候,千万不可以发汗、或攻下或用吐的。面色反有热色者,就是脸色发红发赤,这病还没有解掉,以其不能得小汗出,因为不能得汗出,所以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此条说如果要用汗法的时候,一定要先确定病人有足够的津液,体力很够,才能去发汗,病人脉很微弱,代表病人津液都没了,本身身体很虚,再去发汗,他会更虚弱,面色反有热色者,还有热就是感冒还没完全去掉,代表还需要服药,为什么不能得小汗出,就是汗已经离开汗腺,但是还没离开皮肤表面,停在皮肤下方,风吹一吹,皮肤毛孔封到了,就开始痒了。所以洗完澡或平常没事,风吹皮肤会痒的,其实在痒的时候,发微汗就可以了。张仲景设计「桂枝麻黄各半汤」,此汤发汗的时候,不会把正常的津液发掉,只把皮肤下面的多余水排掉,所以会用到桂枝麻黄各半汤的,一定有发痒的现象,就是表汗没有发透,光用桂枝汤,力量达不到皮肤,这是就把麻黄拿出来了,所以是桂枝麻黄各半汤。有时候我们也用发汗的方式来利尿,就好像用吸管吸水,一旦把上端放开,下端的水就流出来了。发汗的时候都是用热药,更热的药例如说硫磺,消水肿的力量更强。

    麻黄又名「青龙」,麻黄在药房中,拿出来是一节一节细细的,像牙签一样,青色的,麻黄有节枝的,麻黄的节可以止汗,节要拿掉,麻黄的枝可以发汗,所以用于发汗的时候,要去节像当归一样,当归的身补血,但是当归的须是破血的。所以怀孕的人吃当归身事补血,吃当归 须是堕胎。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一两十六铢      芍药一两  生姜一两      甘草一两  麻黄一两去节    大枣四枚  杏仁二十四个汤浸,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
    先煮麻黄一二沸,因为麻黄太强了,吃下去会阳亢,把上面的白沫去掉,上面的沫就是安非他命的来源,再把其它药加上去,现在不用先煮去上沫了,白水煮服,取微汗。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就是分成三次喝。平常我们可以剂量加重一点,然后让病人用九碗水煮成三碗,如果是治疗表证,隔三小时一碗,第一碗还没发汗,才吃第二碗,依此类推。如果内科病,就早晚各一碗。然后第三碗隔天早上喝。 这是桂枝汤里面加两味药,麻黄和杏仁,桂枝比芍药多。桂枝三,芍药二。因为要加强心脏动 脉逆喷出的力量,因为要发汗,麻黄和芍药的量是一样的。如果处方开给胖子桂枝用三钱,芍药两钱,麻黄两钱,麻黄和芍药的量相等,杏仁四五钱都无妨。桂枝和芍药是一组,麻黄和杏仁是一组,麻黄入肺,在【本草】上写麻黄可以宣肺,麻黄一下去,肺的气管全部打开,肺是诸阳之会,所以心脏的力量会加强,因此麻黄有兴奋剂的作用。
    为什么加杏仁,麻黄宣肺,因为肺主皮毛,所以麻黄下去直到毛孔,毛孔打开的动能是靠肺。如果光用麻黄没有杏仁,肺会干掉,太热,所以加杏仁把不足的津液补足。桂枝汤是解肌的,入脾脏的,入肠胃的,所以加生姜大枣来补津液,作为后援部队,所以皮肤没事会痒的人,可用桂枝麻黄各半汤,会微微的发汗。如果反着开,麻黄重,桂枝少,汗会大量出去。 有没有汗,在治病的时候很重要,例如治疗肾脏病,我们由五行知道,必须先治心火、再治肺金,肾脏的功能就会渐渐恢复,汗为心之液,由能否正常流汗,可以判断心脏的功能好了没有,所以肾脏出问题的人,因为影响到心脏,所以再怎么走路、天气热的时候,也不会流汗。


上一个 下一个 返回